得利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教育科研、体育健康、热点新闻、房产家居、商旅生涯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2-07-31 19:38:02
早在1948年,毛主席就有访问苏联的打算,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。1949年12月,新中国成立两个月后,毛主席首次出访了苏联。这次行程正赶上斯大林的70大寿,由于毛主席在苏联停留了两个月之久,他的56岁生日也是在苏联度过的,不过办得很低调。跟随毛主席出访的工作人员对这次苏联之行从不同的角度做了记述,访苏过程虽然有一些小插曲,总的来说还是很顺利的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相关资料看一看,这里不再赘言,主要给大家分享一下毛主席首次出访苏联的一些小事。“今后不准再做衣服了!”毛主席访问苏联是大事,准备工作11月就开始了。事无巨细,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,工作人员精心制定了很有特色“国礼”清单。比如当时苏联缺少蔬菜水果,中方就给苏联方面有关人员准备了一些大白菜、大葱、冬笋、梨等,很实惠,还有一些上好的茶叶、瓷器、布匹之类。
众所周知,毛主席俭朴惯了,吃饭穿衣从不讲究,衣服破了舍不得扔,缝补一下继续穿,中山装或者衬衣都是补丁摞补丁。毛主席有一件白色的睡衣,从50年代初穿到1971年,颜色都泛黄了,领子换过,衣袖、前襟、下摆到处是补丁,总共打了73个补丁。但是出国访问参加国事活动总不能这样随意,要有正式的着装。周恩来指示工作人员,给毛主席做黑衣服、黑皮鞋。毛主席看了布料,说不喜欢黑色,提议做成灰色的。周总理认为既要考虑场合需要,也要考虑毛主席的习惯,就交代工作人员做了两种颜色的衣服,各准备两套。毛主席听说做了四套衣服,顿时皱起了眉头,批评身边的卫士:“谁让你们做这么多衣服的,太浪费了!”因为这件事,周恩来还专门出面解释说,您在国内穿补丁衣服不要紧,可是去苏联参加外交活动,事关国家形象,应该穿得正式一些。毛主席无奈,又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:“做的新衣服太多了,如果在西柏坡就不会做这么多,花钱不少呀。我也开始浪费了!”又叮嘱道:“你们记住,今后不能再做衣服了,这些衣服够我穿一辈子了!”毛主席在专列上受冻1949年12月6日晚,毛主席率领的代表团即将出发,很多同志送行。毛主席身着崭新的外套,戴着“火车头”帽,还披了一件披风,边走边笑着说,怎么样,我这装化得还不错吧?有人说,挺威风的,像个外宾样。大家都笑了。一行人乘车来到北京西直门车站,专列早就准备好了,铁道部长滕代远等人送行,也上了专列。夜幕中,毛主席的专列缓缓开动,离开首都向北方驶去。
专列的前面是前卫车,中间是主车厢,后面是后卫车。当时中国的工业制造还在起步阶段,滕代远告诉毛主席,这辆列车是战利品,原本是美国送给蒋介石的,蒋介石没坐过,只有宋美龄坐过一次。车上装修很漂亮,办公室、卧室、客厅、卫生间等一应俱全,还有秘书和工作人员专用的休息室,毛主席比较满意,随行人员也认为是一种享受,有人说美国货就是好。可是火车进入东北地区,越往北开气温越低,到了长春,气温零下30多度,专列的暖气管冻住了。滕代远让专列在长春站稍作停留,调来一台机车,用蒸汽吹专列的暖气管,吹了十几分钟也没用。车厢里的温度迅速下降,不一会儿降到了15度。滕代远没办法,只好下令继续往前开,到哈尔滨再想办法。起初毛主席察觉到车上变冷了,没有问怎么回事,身边随行人员也没汇报,认为暖气应该能修好。然而到哈尔滨也没修好,车上越来越冷,到博克图站时,滕代远担心专列动力不足,过不去兴安岭,又调来一辆机车助力,才勉强翻过了兴安岭。这时车厢里的温度已经降到5度,毛主席不高兴地说:“不是车厢冷就是拉不动,这火车比老牛还慢,你们还说是战利品,美国货。”卫士李家骥担心毛主席冻着,给他加了衣服。毛主席忍不住问怎么回事,为什么这么冷。李家骥不便汇报,只好说他去问问。随行的的警卫处长和机要秘书商量了一下,觉得还是如实汇报比较好,这种情况不适合让卫士去,于是警卫处长找到毛主席,带着歉意解释说,暖气管冻坏了,一时半会修不好,让您受冻了。毛主席埋怨道:“这是怎么搞的,老出事,滕代远哪里去了?”李家骥赶忙接话说,滕部长正在想办法,他从长春就发现了问题,还没解决好。毛主席缓和了语气说:“噢,是这么回事,看来美国人造的东西也不灵啊。”警卫处长又解释说,维修人员讲了原因,美国造的列车在南方跑跑还行,东北太冷,暖气管子就冻坏了。毛主席笑道:“你们早干啥了,就没有想到这一点。铁道部长也没想到这个问题?看来你们对美国货还没有搞明白,还有点迷信洋货呀!”大家一看毛主席心情好了,也松了口气,七嘴八舌议论起来。大家聊了几句,警卫处长他们去查看维修暖气了,李家骥陪着毛主席。毛主席又说:“美国的东西就那么灵?我历来不相信。有些人迷信洋货,怎么样,结果害了自己。”李家骥一边和毛主席聊着,一边找来内衣和毯子给毛主席保暖,裹了一层又一层。限于当时的条件,车上的暖气短时间修不好。毛主席听了汇报,两手一摊,无奈地说:“那就赶快走吧,我已经准备好冻成冰棍了。”
一步到苏联毛主席的专列冒着风雪行驶,没了暖气,车厢里很冷,大家冻得簌簌发抖,有人来回走动着,有人轻轻跺着脚。大家都很着急,自己受点冻不要紧,最担心的是毛主席冻感冒了。直到列车抵达边境的满洲里站,毛主席一行终于不用受冻了,苏联方面派了一位副外长,带着专列来满洲里迎接毛主席。毛主席在自己的车上接见了苏联代表,通过翻译和对方交谈了片刻,然后一起登上了苏联提供的专列。中方铁道部长滕代远等人送行到这里就和毛主席道别了,其他随行人员忙着搬东西,苏方人员也手脚麻利地帮忙搬。苏联专列可以应对西伯利亚的极寒气候,暖气开得很足,李家骥上车一看温度计,好家伙,28度。毛主席正要把披风和帽子递给卫士,一个身材高大的苏联青年抢先接了过去,手法娴熟地挂在衣架上。毛主席对这个身穿军装的苏联青年印象很好,多看了他几眼,让翻译去搭话,问他是做什么工作的。那个苏联青年很快来到毛主席身边,昂首挺胸,行了个标准的军礼,说了几句俄语。翻译说,他是斯大林的卫队长,上校别里别契,专门负责毛主席在苏联的警卫工作。毛主席微笑着伸出手,和别里别契握了握,说:“谢谢你。”
列车一路向西行驶,毛主席兴致很高,指着窗外的边境方向说:“家骥,有人说苏联很远,你说远不远?”李家骥说:“当然远了,我们坐火车跑了三四天才到这里。”毛主席笑道:“我看不远,刚才我不是一步就到苏联了吗?”毛主席这样说,是因为换车时他走在最前面,大踏步跨过了边境线。身边人一听,都被毛主席的机智和幽默逗笑了。到达莫斯科,已经是12月16日了。毛主席在斯大林的一处别墅下榻,访问行程略去不提,由于毛主席待人真诚、和蔼,给苏方工作人员留下极深的印象,以至于毛主席回国时,一些苏方工作人员流着泪道别,还有3个女服务员哭得收不住声。回国的路上毛主席发火1950年2月17日,毛主席一行登上了返程的列车,苏方派出莫洛托夫送行。往车上搬行李的时候,苏方工作人员比迎接时更积极,争先恐后地抢着搬,尤其是毛主席装书的大箱子和几件行李,苏方人员非搬不可,中方警卫处长打趣地说:“不能打架,一人一件。”
一路上,每到一个大站,毛主席就下车参观访问,受到了热烈欢迎。几天后,专列在伊尔茨库克停留了几个小时,然后继续行驶,很快就到了贝加尔湖,沿着湖边行驶了好几个小时。一路上有说有笑的毛主席变得沉默了。过了一会儿,毛主席突然问随行的陈伯达:“陈夫子,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?”陈伯达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国,首府是乌兰乌德。”毛主席神色严肃,又说:“我问你历史上是什么地方?”陈伯达一时间反应不过来,吞吞吐吐地说:“是乌兰乌德。”毛主席站了起来,怒道:“乌兰乌德,乌兰乌德我还不知道吗?”这时火车进站了,当地政府领导登车看望毛主席,希望毛主席进城休息一下,这一次毛主席却婉言谢绝了。专列继续开动后,气氛还是很紧张,毛主席接着之前的话题,语气沉重地对陈伯达说:“我问的是历史上是什么地方。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是乌金斯克,居民基本上都是蒙古人,也有汉人,历史上曾是苏武牧羊的地方。”陈伯达恍然大悟,急忙解释说,自己刚才没明白主席要问什么。不仅这里,还有海兰泡,海参崴等地的情况也差不多。毛主席点点头,又陷入了思索。